银行“客户经营数字化”应该怎么做?
-
2022-06-28
导语
INTRODUCTION
笔者在加入循环智能之前曾在某国有银行远程银行负责业务管理,带领团队不断寻求新的团队提效途径和客户转化效率,经历过“服转销”的关键时期。
彼时,人员流动大、培训难见效、业务技能提不上来等是每天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曾了解过业内AI产品,想借鉴信用卡智能客服的做法用AI来代替人,但发现根本不可取。
原因在于,销售的业务流程不比客服的标准化和体系化;更重要的是,客户经营方面,所有的线下和线上沟通场景的数字化程度非常薄弱,缺乏用数据和技术的个性化赋能。
后来转行到AI行业,服务了多家银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还参与了业内几家大行多次深入的调研活动,看到了技术与实际应用中的差距,因此总结了以下几点银行机构在客户经营数字化方面的业务痛点和实践建议,借此与大家分享交流。
# 业务痛点一
缺少一套高可用的客户画像标签体系
目前来看,大部分银行缺少一套完善的、高可用的客户画像体系。对于国有行,股份行,及少数走在前列的城商行来说,虽然有自己的客户画像体系,但是严格意义来说,这些客户画像体系,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高可用性不足:
缺少一线业务员视角,参考价值低。目前大行的客户画像体系,一般都是从大量历史结构化数据中抓取出来,由少量已脱离一线触客业务的中后台部门成员搭建完成,虽能给到一线业务人员一些参考价值,但是一线业务人员在做客户画像标签的管理和维护时,很少会真的参考行内给的客户画像去备注。
不够丰富和动态。传统上,由结构化数据支撑起的画像体系通常是静态的,缺少来自非结构化沟通数据(如语音、文本、视频等)中提取的动态画像作为补充。动态画像指的是客户最新的动态信息,例如客户在沟通中提到正在准备买房。
缺乏对客户画像的高效分析利用。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了解客户画像与客户办理业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客户精准匹配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目前,很多银行的推荐算法为业务带来的价值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瓶颈主要在客户画像数据的丰富度、准确度上。
# 业务痛点二
缺少面向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图谱
目前各大行对客户经理负责管理的客户及名单的分配,以及各区域网点理财经理的分配,几乎都是平均分配,业绩均衡导向。没有真正按照理财经理的能力图谱去分配,导致部分管护及名单未得到很好的跟进。
众所周知,银行营销靠多方面能力,有的客户经理专业度极高,靠着自己专业能力能够吸引客户,留存客户,得到客户满意的评价;有的客户经理虽然专业度一般,但是有着极强的沟通能力,极强的亲和力能够将客群关系维护好,同样也能做到吸引客户,留存客户,得到客户满意的评价。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客群需要不同能力特点的客户经理,比如商业区网点和年轻人客群更需要专业度高的客户经理,居民区网点和老年人客群更需要亲和力及沟通能力强的客户经理。
# 业务痛点三
精细化客户经营和合规风险防范,缺乏数字化基础支撑
沟通是客户经营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大多数城商行信息化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反映在几乎没有沟通录音及文本信息留存,而已有沟通录音及文本数据留存的银行也仅仅只停留在留存阶段,对于已有的录音及文本的开发利用几乎还没有起步,精细化客户经营和合规风险防范的数字化基础支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较而言,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部分已经对沟通数据进行了完整记录,有些银行也对录音进行了转写识别,但是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上,相对较粗放,无法挖掘其在精细化客户经营、精细化销售过程管理上的最大价值。
# 业务痛点四
总分行多渠道缺乏联动协同
一些数字化转型较为领先的银行机构,在网点、网络、远银、客服等多渠道分别实现了自己的客户画像及客户体验分析,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归结到总行统一渠道,多渠道间的客户经营、客户服务的联动协同目前较多的是通过人工工单流转,无论时效性还是解决问题的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导致客户体验差,业务人员的效率也低。
作者:吴静
循环智能行业研究中心银行业务专家,已服务两家TOP5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曾任职于某国有银行远程银行中心,拥有近7年业务管理经验。
——
猜你想看
——
关于循环智能
ABOUT RECURRENT AI
循环智能(Recurrent AI)是一家AI企业服务公司,专注于销售科技(SalesTech)领域。循环智能服务的客户主要在金融、房地产、汽车等领域,涵盖线上和线下沟通场景,致力于通过打开沟通过程的黑盒,赋能一线业务人员、销售管理和客户洞察,让企业与客户的每一次沟通有更好的成效。
行业之选,有迹可循
■ 日均赋能近百万一线业务人员
■日均分析处理超1亿次对话
■累计生产10000+各行业业务流程AI数据模型
扫码预约演示
■ www.rcrai.com ■400-607-5800
■简历投递:hr@rcrai.com ■ 北京 | 上海 | 无锡 | 深圳